没用的知识
本期提到的“没用的知识”特别有感触。之前和几位不同专业的同学聊过这个话题,都有同感,凡是有“原理”两个字的知识,通常都没什么用。准确来说应该是短期之内或者说对没有那么高层次的同学来说没什么用。我刚上硕士一年级,本科学的是通信,很不幸,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通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就是“通信原理”了,简单地说,就是学各种编解码的原理。其他很多知识和课程都在这基础附近展开。但是很现实的是,在工作中,几乎不可能重新涉及重新设计一个蓝牙协议或者重新设计一个电话标准。即使真的有,往往轮不到我这个层级的同学接受任务。那么目前来说,这些知识对于我来说就是没用的。
而且刚刚上一年经历过考研,感觉”有无用“是一个很难判断的属性。本期 newsletter 中提到的时间维度是一个考虑。”结果“是我立马想到也最有感触的另一个维度。对某些专业的同学,如果大学几年认真学专业课,成绩也挺好但是又不够好以至于保研的话,那么无论是考研或者是找工作,他的所学都是没用的,大学几年也是失败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正考研初试几乎还是要重新学,复试也几乎只询问项目。工作的话更指望不上这些知识了。
不过上面这段瞎说的文字也得到了我师兄的反驳,他说”现在的大学都是把学生往科学家方向培养的,培养的是能力“,想想也觉得很有道理。他还说,”想学到马上见效的知识或技能,互联网或者技校是更好的选择。“
挺搞笑的是,很早之前,我父母就已经断言我所学是”没卵用“的了。按他们的标准,没做出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可以统称”没卵用“,其实想想也挺有道理的,是否有成果成品是否转到钱也是普遍上评判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很可惜,我所学的几乎都是属于”没用“的范畴的。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学校,父母问起,我都说我在干没用的东西。想想也是挺让人忍俊不禁的。
通信工程
我本科专业是通信工程,可以算是从属于 EE 的关系。想准确了解专业之间的关系或者代码可以查看考公发布的“专业参考目录”。
转码的确非常普遍,我本科的同学也是。我们本科学的其实包括了软件和硬件,但是最后就业和升学专注于硬件的连 1 / 10 都不到。在软件方面,我专业和计算机最大的区别就是我学了信号处理,但是没有学计算机原理和 server 相关的。其实 EE 和 CS 以及软件工程的知识或者说技能重合面还是很广的,按个人理解,CS 主要涉及 PC 端的,EE 主要涉及嵌入式,软件工程就字面意思差不多是纯软了,不过大家都可以去干互联网的工作。
就业的话,比较成功的同学要么是之前有参加项目的经历,做算法或者信号处理的工作,要么是大三开始自己自学了 Java 或者其他前后端的语言然后去互联网大厂的。挺讽刺的对吧,和上课学的知识没什么联系,不过也正常。其他比较普通的同学就到运营商工作、在中小型公司做信号处理、考公考研。保研的同学其实专业名称就不太重要了,主要是看老板是干啥的。据我所知,他们几乎都在 AI 领域。
过年期间和几位家庭朋友关系的前辈聊过这个话题,他们都表示 a little bit stunned,挺有意思的。此外,关于硬件其实可以说道的还是不少。不太严谨地说,我这个专业做硬件主要有两方面,纯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纯硬件指控制电压电流那些,软件设计硬件可以理解为设计芯片的。 虽然说做硬件是越老越吃香,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就是说入门门槛高,而且前期报酬相对而言挺低的,除非之前有过比较成功的项目经验。设身处地想一下也是,别人课程低分飘过然后学了几个月的 Java or other stuff like that 就比你学了几年的硬件一出来就高好几千块工资,心理不平衡是很正常的。
PS:最近远程办公很火,尤其是在一些外媒上。我老板也关注到了,我也和一些做纯硬件的同学聊过,都有点鄙夷媒体的过分吹捧。做硬件相关的需要现场的调试,远程办公的应用或者想法的确是帮了大忙,但是实打实的实验目前还挺难做到远程的,不过使用机器人机器臂也算是可以尝试的方向吧。
我现在是硕士一年级,专业是电路与系统,可以算是属于 EE。不过就如上文所说,专业什么的不重要,主要是看老板是干啥的。很不幸,我现在也在 AI 的漩涡里面翻滚。没办法,不上 neural network 发不出论文。做硬件的话其实最顶尖知识都在专利里面以及经验,论文什么的其实 not that crucial。除非跟到大牛,否则读研未必是比较好的选择。
现在几乎都是项目导向的,课程什么的只是修够学分用来达到毕业的硬标准而已,小 case。其实专业名称的问题的确是不用纠结。但是对其研究是有原因的。如果是走技术路线的同学,大概率是 not give it a shit,但是大部分同学和朋友也包括我自己,技术其实没那么强,所以考虑到未来发展,当公务员甚至当老师都是需要留个心眼写进考虑清单里面的。所以我们都对专业问题有做过小小调查的(Smile)。
PS:我认识不少学校里面搞材料的同学,据他们统计,往届的师兄师姐 80 % + 都去当老师了。本科的时候,差不多每个班 1 / 4 + 都有过考公的经历。由于人才供过于求,导致对专业年龄等条件的限制越来越明确(specific),也不能说是越来越严格。其实这个话题也可以扯到“环境的动荡导致年轻人追求稳定”等等乱七八糟的,之前国内相关数据释出的时候有很多播客和文章都涉及了相关话题。